【資料圖】
可能是冬天喝紅茶的茶友比較多,最近常常有茶友問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喝的紅茶有點酸味?是品質問題嗎?”看來有必要來聊聊這個話題了。要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要清楚茶湯滋味中的呈味物質。此前,我們也分析過,茶葉中除了我們常說的苦、澀、甜等呈味物質之外,也是有酸味的呈味物質的。茶葉中含有檸檬酸、蘋果酸、沒食子酸、抗壞血酸和羧酸類化合物,還有一些酸性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它們在茶湯中起調整茶湯風格的作用。這些酸類物質通過制茶,絕大部分與其他物質發生酯化反應,剩余部分進入茶湯,起調味作用。所以我們在喝茶時,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明顯喝出酸味來的。而紅茶卻比較容易出現酸味,這是為什么呢?這其中有多種可能的原因,給大家逐一道來。
紅茶出現酸味的四種情況一、工藝問題導致發酸紅茶發酸,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在制作工藝上。我們都知道,紅茶屬于全發酵茶,發酵存在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的每一道工序,如果溫濕度、通氣等技術因子控制失當,極有可能“發酵不當”,酸味也就極易出現。
1、萎凋:這個過程是為了讓茶葉里的水分蒸發,這在制茶界有個專門的術語:走水。走水的過程中,茶葉其實已經開始在慢慢發酵了。而萎凋時,如果走水速率不當,失水時間過短或過長,特別是茶葉攤放過厚使溫度升高,致使茶葉輕度發酵,就會形成青酸味。
2、揉捻:在揉捻環節,葉量過多,揉時過長,加壓過重、過長均會引起“微發酵”。揉捻時投葉量過多,或茶葉長時間在揉桶里堆積和揉捻,散熱、透氣不良;或茶汁溢出過多,芽葉悶積等產生熱量,且濕度相對大,致使微發酵產生酸味。
3、發酵:發酵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但現在有專門的發酵機器出現,“天時”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了,“人和”才是這一步最為關鍵的因素。一款好紅茶成功的一半至少是掌握在制茶師手里,另一半就是所謂的原料了。發酵對溫度、濕度的把控尤其重要,濕度過大、溫度過低均會產生酸味或其他味道。一款紅茶,正常發酵時間至少在4小時以上,時間太短或太長均會對紅茶不利。發酵過輕,會有青酸味;發酵過重,會有酵酸味。
4、干燥:最后的干燥環節,如果長時間維持在比較低的溫度,發酵葉持續,變成過度發酵,酸味及澀味也會滯留其中。
二、存儲不當導致發酸紅茶在存放過程中,吸收水分會再次發酵,產生異味成分,從而產生酸味。所以,我們也常常會聽到茶友說,存放了若干年的紅茶,再喝時能喝出明顯的酸味,就是存儲的原因。當然,紅茶在存儲過程中產生的酸,與工藝不當產生的酸不一樣。儲存中輕微受潮產生的酸,在沖泡兩三次后便可消失;或者用稍微低一些的水溫進行沖泡,便可避免一部分酸的產生。而工藝產生的“酸”至始至終都會出現的茶湯里,可謂“陰魂不散”。
三、沖泡方法導致發酸每一款紅茶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有些紅茶可以用沸水沖泡。而有些紅茶如果過比較細嫩,加之紅茶為全發酵,很多內含物質已經被逼在門口,也用沸水猛沖的話,內含物質一下全泡出來了,這其中也包括了“酸”,我們嘗到酸味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原料問題導致發酸這是最說不清道不明的,但也是我們不得不討論的。有些紅茶的制作工藝非常好,儲存非常得當,沖泡方法也近乎完美,可就是有一股酸味不可避免。這就只能歸結為原料的原因了。而影響原料的因素又非常之多,例如土壤、氣候、雨天采摘,都有可能會影響茶葉原料的品質。以上就是我們討論的紅茶出現酸味的幾種情況。最后要說的是,沒有一款紅茶是完美的,再技藝高超的制茶師,都有可能做出微微帶酸的紅茶來。只要這種酸是可接受的,不會有不愉悅的感覺,就應該是正常的。而有些人為了避免酸味,制茶時加入其它物質,使茶喝起來非常的甜,反而是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