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品牌經歷
“喝名茶既顯品位又顯身價”,在各行各業日益注重品牌效益的今天,誰擁有響當當的名牌,等于就占有市場,贏得滾滾財源,這已成為行業共識。因而產武義名茶,創武義品牌,使茶葉成為我縣支柱產業的“興茶戰役”全面拉開了序幕。茶葉的品牌之路,曾喜憂參半。“武陽春雨”茶率先打開名茶市場大門后,一項項榮譽接踵而至,先后榮獲首屆“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一等獎、全國農業行業最高獎——“中國名牌產品”等稱號。一時間,“武陽春雨”茶成了市場寵兒,在山東、杭州等地屢屢賣出高價,讓種普通茶的茶農羨慕不已。在“武陽春雨”茶的帶動下,我縣一下子出現了金山翠劍、郁清香、湯記高山茶等多個茶葉品牌。到2003年,全縣冒出了19個茶葉品牌。發展茶葉就要有品牌,但是品牌多了,在市場上茶葉就分散了競爭力。更為嚴重的是,品牌企業之間各自為戰,重復建設,難免形成惡性競爭。武義茶葉產業發展遇到了品牌發展的瓶頸,茶業的產業化經營、品牌整合已刻不容緩。然而,怎樣實現茶葉品牌的突破呢?縣委、縣政府經過反復調研,再三考慮,作出了整合茶葉品牌的決定:全縣名茶統一打“武陽春雨”牌,讓更多企業共享這一優勢資源,讓茶農得更多實惠。一番精心籌劃后,“武陽春雨”茶品牌整合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武陽春雨”品牌管理領導小組、武陽春雨名茶協會相繼成立,全面開展了“武陽春雨”茶的質量監管、技術推廣、產品宣傳、產銷協調等工作。縣內7個主要茶葉企業紛紛加盟。“武陽春雨”品牌聯盟實行了“四個統一”的管理模式,即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標準、統一監管。2004年,縣農業局對原縣級“武陽春雨”地方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新標準增加了春雨龍芽、春雨龍毫的技術標準,并由金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市級地方標準,使武陽春雨茶標準實現了系列化,也為強化武陽春雨茶的質量監管奠定了基礎。同時,制定了《武陽春雨茶管理規則和質量管理辦法》,規范各成員企業的生產銷售行為,形成企業自律、協會管理、行政監督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打造品牌離不開廣告宣傳。制定了科學的茶葉品牌廣告宣傳策劃方案。縣政府每年投入100萬元,用于廣告宣傳、參展茶博會等活動。縣農辦、縣農業局及有關部門組織人員開展市場調研,做了大量工作。每次茶博會和名茶推薦會上,他們積極充當“武陽春雨”茶品牌宣傳員,熱情向外商、專家推薦“武陽春雨”茶。每一次論證會、研討會,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在商標制定、包裝設計、質量標準制定過程中,他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論證,直至達到專家、學者認可的標準。如今,在國家、省、市、縣級的主流媒體上,頻頻可見“武陽春雨”茶的廣告。由政府埋單的品牌廣告,起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參與企業也紛紛加大廣告宣傳力度。成功整合“武陽春雨”品牌后,便積極主動地四處出擊。2004年,浙江省評選全省十大名茶,我縣及時將“武陽春雨”茶送選,在與全省38個縣市近40個名茶品牌的激烈角逐中,“武陽春雨”茶脫穎而出,榮登“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在中國濟南第三屆國際茶博覽會上,“武陽春雨”獲得博覽會金獎。在參加其他的展覽會中也先后拿到3個金獎、3個銀獎和6個優質獎。品牌大了,銷路暢了。如今,“武陽春雨”茶已在北京、上海、山東等各大中城市站穩腳跟。一葉葉“武陽春雨”茶,正在這些城市幽幽飄香。品牌大了,身價高了。“武陽春雨”茶品牌整合后,在嚴格的監管下,茶葉品質穩步提升,茶葉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品牌大了,茶農樂了。每到春茶上市期間,我縣茶農采摘的茶鮮葉成了“香餑餑”,茶農剛采下山的茶鮮葉常常被搶購。茶鮮葉的價格也從以前的每公斤60元漲到如今的140元,最高時還達到200多元。一個點子活了一個產業,一鍋茶樂了一方人。許多茶農說,種茶收入越來越好,主要得益于政府走了茶葉品牌整合這著妙棋!如今,“武陽春雨”已成為武義的一張名片,它正沿著品牌整合之路越做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