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2011年前后研究過老白茶的茶友介紹,當年他們所接觸到的老白茶,絕大部分都是以小菜種制成,僅有少數是大白種或大毫種制成,因而當時行內能看到的二十年以上的老白茶,主要是以小菜種制成的。
從上世紀90年代左右開始,福鼎、政和兩地所產的白茶,基本以大白種和大毫種為主,小菜種已經開始被棄用,從2000年開始,逐漸以大毫種為主。而小菜種這種傳統的有性群體茶樹芽葉,一般只用來制成貢眉壽眉。
根據圈內多位老白茶發燒友多年的品飲經驗表示,用小菜種制成的白茶貢眉壽眉,在經過多年陳化后,其香氣、滋味、耐泡度、濃郁度等方面,目前的品飲體驗有可能要優于用大白種或大毫種制成的白茶在同等年限適當陳化后的表現。
當然,我們并不能百分百判定用大白種、大毫種制成的白茶,在經過更多年陳化之后,其品質和口感,及不上在同樣陳化條件下的小菜種老白茶。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正因其品種有變,現在市面上售賣的以大白種、大毫種制成的老白茶,在口感滋味特點上,與當年最初受到茶圈關注的那批老白茶是有差別的。
而且,即使當年用大白種和大毫種制作的白茶在優質陳化后,其口感滋味特點仍有可能跟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用大白種或大毫種制作的所謂“老白茶”有所不同,這跟白茶工藝變遷有一定關系。
這種因為品種變遷或工藝變遷而產生的變化,總讓人有一種“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