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云南省第十九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工競賽和第三屆全國評茶員職業技能競賽云南預選賽暨云南省第三屆“臨滄杯”評茶員職業技能競賽在臨滄市落下帷幕。來自全省各地的282名從事茶葉生產、加工、流通、教學科研等從業人員參加了競賽。
(相關資料圖)
比賽從卷面筆試到實操考核,全面展現出云南茶人的精湛技藝。賽事負責人表示,此次比賽就是為了促進云茶加工隊伍建設,提升云茶產業精深加工水平。云茶產業“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要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助力云茶產業發展。
推廣云茶用專業知識保駕護航
參加工作才幾年的馬奔一舉拿下本次比賽的一等獎,賽后他和記者分享自己的心得。“我是一名茶葉銷售人員,但我覺得還要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包括茶葉加工工藝,才能把云南的好茶推介給更多的消費者?!瘪R奔說。
比賽現場
在比賽現場記者看到,評茶員競賽分為紅茶單項賽、綠茶單項賽和全能賽(共六大茶類)。每個參賽選手不僅需要有拿手絕活,還需要有全面的專業知識。符合條件的全能賽總分前3名、單項賽前3名選手將獲得國家總決賽資格,代表我省參加第三屆全國評茶員職業技能競。
為保證比賽的競技水平,本次大賽邀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行業職業能力建設專家庫專家、國家職業競賽裁判長等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專業人士作技術指導;聘請了手工茶制作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全國茶葉加工工大賽裁判、教育部茶學專業標準研制專家、第二屆全國茶葉加工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冠軍等業內專家為理論知識考試命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派出督導員對競賽進行督導。
比賽現場
賽后,不少選手表示,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只要炒得一手好茶就能走遍天下。參賽后發現,理論知識同樣重要,只有在國家標準下不斷精進,才能將云茶做得有規范有質量。
比賽總裁判長李敏表示,評茶員和茶葉加工工在整個茶產業鏈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名優秀的選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具備一定的寬廣知識,向多元化、專業化、技能化發展,茶行業需要學術型、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培訓課程設置體系從實用性,職業性出發,注重整個產業鏈崗位需求,這才是行業的福祉。云南擁有較好的茶樹資源,有產茶縣100多個,茶企1萬多家,700多萬人靠茶為生,茶行業的人才隊伍高低不一,整體技能偏弱,不同程度制約著云茶高質量發展。茶葉加工工和評茶員是推動茶產業、茶經濟、茶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著力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水平提升
高素質茶產業人才及高水準茶科技是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也是我省茶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比賽現場
本次大賽主辦地臨滄市緊緊圍繞打造世界一流茶葉產業,以建設成為世界聞名“紅茶之都·天下茶倉”和“天下茶尊”為戰略目標,以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為主線。為大力發展茶產業,人才隊伍建設也成為臨滄市厚實產業基礎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在生產加工環節,臨滄市擁有茶葉初制所(廠)3433個,SC認證茶葉加工企業315戶。六大茶類除黃茶外,綠茶、紅茶、黑茶、青茶、白茶在臨滄市都有加工。龐大而專業的云茶人才隊伍為臨滄市茶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比賽現場
云茶產業“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我省要著力培育行業領軍人才,構建一支強有力的產、學、研、市場、文化全覆蓋的云茶產業專業人才隊伍。支持引導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發揮在科技攻關、技能培訓、示范推廣的優勢,建設覆蓋全產業鏈、全產區的科技服務支撐體系。打造“世界普洱茶鑒評與評估中心”,建立“數字云茶”產業綜合平臺。強化普洱茶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積極開發推廣新工藝、新產品。
未來,臨滄市也將加快推進臨滄市茶葉研究院、中國紅茶研究院暨中國茶葉科技館建設。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強化院士專家站建設,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提升茶葉全產業鏈科技創新水平,打造茶葉產業科技競爭力。
來源:云南網 記者 王淑娟 李承韓,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