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冬去春來,本是春暖花開的時候,由于一場疫情,車水馬龍的街道也變得異常冷清,內心期盼的春暖花開便是疫情散去,一切恢復到熱鬧擁擠,一切回歸到忙碌。居家的日子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與茶相處,選一款老白茶喝起來吧。老白茶是相當耐泡的,可祛風寒,在普通泡法下可達二十余泡,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單單的沏泡,還無法做到將茶葉中的精華完全釋放,便喜歡每次沖泡后再將老白茶用來煮,使其完全顯現出神韻和精髓才罷休。不過,在通過日常的實踐煮老白茶也是需要方法,正確煮飲才好哦。那么今天就與我一起來說說吧。為什么老白茶最適合煮著喝?首先來說,很多人喜愛白茶就是因為白茶那種種隨歲月變化而轉變的特質。而老白茶煮著喝,煮起來更有滋味,更能品出陳茶的香韻,在白茶4個種類中,我便最愛的壽眉了。1、老白內含物質豐富,經得起反復煮老白茶之所以適合煮著喝,是因為它的內含物質豐富,能夠經得起反復煮飲。老白茶的這一特性,源于其制作工藝。白茶的制作工藝,在六大茶類中自成一派,主要制作流程為萎凋和干燥,這兩個手段,均是讓白茶中的水分蒸發,讓含水量達到國家標準。在這個過程中,白茶不需要揉捻,也不需要炒青,可謂完美保留了白茶的茶葉形態,其中的茶多酚、咖啡堿、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質被完整保留下來。而后,在干燥、黑暗、無異味的容器當中,白茶安靜地轉化著。在這個過程中,此消彼長,黃酮類化合物閃亮登場,為老白茶保駕護航。白茶的物質消耗保持在最低值,豐富的內含物質讓白茶具備了“適合煮著喝”的特點。2、煮茶,更能充分利用白茶的功效作用煮茶,需要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持續的加熱過程。在加熱過程中,白茶的葉片慢慢打開,先是表層的物質釋放,而后是較深層次的物質釋放,最后是最深處的物質得到釋放。英國科學家發現,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壺煮茶可以讓茶葉釋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質,抗癌效果更好。若是沒有持續沸騰的過程,這些內部的營養物質是很難完全釋放,喝著未免有些浪費。尤其是一些黃酮類化合物,有這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若是沒有充分利用,豈不是辜負了老白茶多年的轉化?3、煮著喝,滋味更加甘醇可口不同的沖泡方法,讓老白茶擁有不同的滋味。用白瓷蓋碗沖泡老白茶,清新感更加強烈,茶湯清爽、醇厚、柔和。用煮茶壺煮茶,老白茶的醇厚感更加明顯,茶湯更加細膩,糯米湯的感覺更為明顯。這兩種方式,不相伯仲,不分軒輊,茶友們可根據自己的個人口感喜好選擇。而且,在眾多白茶中,尤其是茶梗粗大、葉片粗大的老白茶壽眉,是最適合煮著喝。老壽眉經過陳化之后,白茶中的內含物質得到轉化,變得更有韻味,就好像一棵果樹,慢慢發芽、長大、開花、結果,是有一個成熟變化的過程。由此可見,煮茶,宜用老茶。老白茶“煮著喝”這種健康、養生的飲茶方式如今也已經成為了人們喝茶新趨勢。煮茶能夠釋放出更多營養物質,滋味醇厚。如何煮出香醇可口的老白茶煮老白茶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要把一壺老白茶煮好,那還是有不少講究的,不可馬隨意了事。首先,是準備器具,煮茶,傳統的茶席會使用炭爐、陶壺,而居家或茶室使用明火則有很多不便,大家可依照環境和能力選擇電陶爐、玻璃壺或陶壺等搭配。煮茶的陶壺建議選用1.0升以上大壺為佳,要讓茶葉有充分的空間舒展。其次,是取茶,很多朋友在煮茶之初,會依照泡工夫茶的習慣投茶;但煮茶的濃度遠高于沖泡,因此初試之下,往往煮出苦澀難耐的超濃茶湯;這里,個人建議,煮茶之初,可以依照1:300的比例取茶,譬如1.2升的陶壺,注水八分滿約1升,投茶3克就可以了;準備工作完成后,接下來就是煮茶了,建議冷水投茶,如果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先洗茶一遍;冷水注入陶壺,投入茶葉,在電陶爐或炭爐上以大火加熱至微滾,即轉文火慢慢燉煮四十分鐘以上,燉煮火力以水面微滾為佳,切忌大火沸滾;燉煮四十分鐘至一小時后,可出湯2/3,留根繼續注入熱水慢燉,如此補水2-3次,至茶湯無味即可。年份白茶尤其耐煮,可補水數次,稍加冷卻后,一杯風味絕佳,香醇可口的老白茶即煮制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