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小暑將至,天氣悶熱,午后時不時下一場急驟的陣雨。何以消煩暑?喝杯好茶吧!午后小憩醒來,泡一杯又香又潤的好茶,最能紓解煩悶。邀來朋友喝下午茶,泡了款正山煙小種。悠長的松煙香相伴下,度過了一段好時光。慢細品了幾杯茶后,朋友發出感嘆,“這茶好清甜呀,夏天喝特別合適。”
(相關資料圖)
“喝紅茶,到底什么樣的茶,才算是好茶呢?”什么才算好紅茶?那得看茶湯好不好喝!朋友聽了后,繼續聊到,“聽說優質的紅茶中,要有冷后渾,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嘛,要想準確識別一款紅茶的好與壞,單看冷后渾是不夠的。下邊就來分享三招,關于快速識別紅茶品質好壞的妙招!
1、外觀勻稱,條索緊結
紅茶,作為全發酵茶,主要分為三大類,紅碎茶,工夫紅茶,小種紅茶。優質紅茶的干茶外觀,給人傳遞出來整齊勻稱的狀態,倍有精神。其中,經過揉捻的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干茶條索一應以緊結、勻整為佳。取來一捧紅茶的干茶條索,倒入素凈的白瓷蓋碗中,仔細觀察其外觀。一款紅茶,若是出現條索松散,緊卷程度較差的狀態。像是穿一雙運動鞋,在鞋帶沒有系緊的時候,一踢一踢的狀態。這樣出現條索松散的紅茶,常常是和做工不精有關,揉捻的時候用力太輕或是揉捻時間過短,沒能讓茶葉片勻整的緊卷。又或者,在這捧紅茶干茶中,條索不完整,較多斷裂的情況,呈現出又短又碎的狀態,同樣不是好茶該具有的模樣。這樣的茶,條索多短條,并且碎茶末較多。
放入一個小竹框中,輕輕抖篩,呈現完整狀的條索少,斷裂破碎不堪的碎葉多,這樣的茶,單從外觀印象上,就難以讓人打高分。分辨紅茶的好與壞,除了看外觀條索的整碎和勻稱程度外,還需要多觀察其顏色和色澤。
工夫紅茶也好,正山小種也罷,在品質有保障的情況下,傳遞給人的視覺感,是烏潤油潤的。像是美人的及腰秀發,烏黑亮麗有光澤,飄逸極了。想當年,英國人在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干茶條索時,才會不假思索的給其取名,blacktea!全發酵的紅茶,在發酵到位,沒有過度發酵的情況下,能呈現出光澤感。若是一款色澤灰暗,條索沒有光澤感的紅茶,品質難以制得信賴。
最后,在分辨紅茶干茶外觀的好壞時,還需要看整體顏色的整齊度。若是條索顏色花雜,烏黑中夾帶著暗褐、枯黃等顏色的紅茶,發酵程度不均勻,做工品質不精細。像是那天喝朋友喝到的正山煙小種,作為紅茶的鼻祖,是按照桐木關當地最為傳統的熏工藝熏焙制作而成。用當地特有的馬尾松柴、松針煙熏,賦予了其獨特的松煙香味。剪開泡袋,緊結整齊的條索,顏色烏潤,煙熏到位并且勻稱,這是優質紅茶最為基礎的精神面貌。若是品質不佳的紅茶,在干茶條索的均整度上,可要打不少折扣!
2、茶香馥郁,沒有雜味
紅茶的茶香,受茶樹品種、產區環境、工藝影響、儲存情況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同品類的紅茶,具備不同的茶香風情。但品質好的紅茶,茶香馥郁、沒有雜味是其基本屬性。產區好,工藝到位的紅茶,在內質積累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呈現出精彩的茶香風味。
悠長的松煙香,持久而又安神,能讓其聯想到不少農家休閑畫面。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甘甜的蜜薯香,甜甜蜜蜜,像美滿的人間小團圓。能讓人聯想到不少溫暖的回憶,像寒冷冬日中的一抹暖香。獨特的桂圓香,厚實又沉郁。像打開一包莆田桂圓干,剝開果殼,清甜的果肉,散發出來的誘人清香。清甜的花香,如同春日里的百花谷,花團錦簇般的香氣。曾喝到過一款桐木小赤甘,妖嬈的花香,絲毫不輸以花香多變著稱的輕火巖茶,黃玫瑰、雀舌、千里香等。多面的花香,如同美人千面,風情無限。
一款優質的紅茶,馥郁的茶香,能香得醉人。反觀之,若是一款茶香寡淡,茶香表現平平的紅茶,常是品質不佳,內質不足的體現!除了香之外,品質到位的紅茶,茶香還應是純正的,不能有絲毫雜味和怪味。若是在品茶聞香的過程中,嗅聞出了酸餿的氣味,常和紅茶發酵過渡,烘干不及時有關。又或者,在保存的過程中,沒有做好防潮,紅茶受了潮,在水汽的作用下,發出怪異的酸味。
紅茶經過多重工序,制成合格的成品后,含水量處于極低的狀態。按相關的紅茶國家標準要求,紅茶的含水量合格線是不得超過7%。干燥的紅茶,吸附能力強,容易吸收周圍環境的水汽和雜味。一旦吸附上過多雜味,發生竄味的紅茶,難以擁有好品質!
3、茶湯清透,沒有渾濁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發展到如今,有著六大茶類之分。茶分六大類,種種各不同。一杯好茶,無論綠茶、紅茶、黑茶、白茶,一應以茶湯清透,沒有雜質為佳,紅茶也不例外。品質好的紅茶,在注水沖泡后,得出來的茶湯是透亮清澈的。如同佳人脈脈含情的雙眼,水汪汪的,滿載深情。不同工藝在,不同產地下的紅茶,湯色的深淺有別,但一應以湯色清透為佳。輕輕搖晃茶杯,在邊緣一處能泛出光圈。隨便用手機一拍,都等拍出如同美酒瓊漿般的質感,又稠又滑。若是一沖剛剛泡出來的紅茶茶湯,含帶不少懸浮物,透明度差。那這樣的茶,并非好茶的做派。
紅茶當中,雖有冷后渾之說,冷后茶湯變渾濁是正常情況。但一杯熱氣騰騰的紅茶茶湯,卻出現混沌不清的狀態,實在是不應該。全發酵的紅茶,冷后茶湯變渾濁,原理在于茶湯中的葉黃素、葉紅素和咖啡堿,在茶湯溫度變涼后,通過氫鍵締結形成絡合物,導致茶湯渾濁。在茶湯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紅茶茶湯中的葉黃素、葉紅素呈現出游離狀態,只有在低溫狀態下,才會形成難以溶解的物質,造成茶湯的渾濁。
喝紅茶,用冷后渾的有無,分辨紅茶的好與壞,其實并不嚴謹,并且容易出現偏差。
在國內的紅茶品種中,像滇紅這樣的大葉種紅茶,多酚類含量較高,容易出現冷后渾。而紅茶鼻祖正山小種,在泡茶喝茶時,要等到茶湯完全放涼,或是在冬日氣溫較冷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冷后渾。紅茶的冷后渾,除了和紅茶的品質有關外,還常和紅茶沖泡的濃淡有關。一杯紅茶,若是投茶量較少,出湯較快的情況下,茶湯較淡,冷后渾不明顯。可見,冷后渾并非判斷優質紅茶的絕對標準。判斷紅茶的好與壞,需要綜合各方面指標,才能得出準確判斷!
夏日炎炎,暑熱天氣不斷。中醫理論當中,夏日養生的重點,是養心。心安身自安。人安病自除!悶熱的夏季,待在清涼的室內,慢慢細品一杯好茶,最能平緩身心。裊裊茶香,發散俗憂。溫潤茶味,解人煩悶。茶為滌煩子,清茶淡飯,夏日養生最當宜!喝好茶,舒適度夏!